Posts 黑群晖(XPEnology)无法启动&重建系统并保留数据经验总结
Post
Cancel

黑群晖(XPEnology)无法启动&重建系统并保留数据经验总结

本篇所涉及到的技术主要涉及fdisk磁盘管理、mdadm软阵列管理与lvm逻辑卷管理,不熟悉这方便知识的朋友请先打开鸟叔的Linux私房菜学习下相关知识。

  • 鸟哥Linux私房菜 - 磁盘配额、阵列、逻辑卷管理,点击这里打开
  • LVM逻辑卷管理相关命令 - 点击这里打开

    情况说明

    由于不知什么情况导致/dev/md0阵列丢失(查看下面异常图片),而里面的磁盘内容是装着群晖的系统,群晖SHR2原理会在每个物理硬盘上分区创建一个2G的分区组成RAID1(这样每个硬盘中都会存在一份拷贝的系统),但我没找到更好的恢复方式,查了很多方式只有手动把/dev/md0进行了重建,然后再利用群晖的Synology Assistant进行系统重装,最后恢复了系统并且磁盘其他的数据也没有丢失,虽然系统之前的预设程序和用户设置丢失了,但是总算是恢复了系统并且保留了数据。

    提示:我主要查看引导U盘的syslinux.cfg发现/dev/md0作为引导进入系统设备,具体可以打开你们的U盘查看APPEND参数内容,另外引导中有些LABEL可以自定义,并且我Google看有些人好像可以在引导中隐藏U盘设置(进行到系统中后)。

IMG

步骤说明

由于我有两块硬盘,所以群晖系统各分区了/dev/sda1/dev/sdb1进行组RAID1,当然在某种情况下我是推测的(根据所查询的资料),我就利用以下命令,针对这两块分区进行了RAID1阵列重建,mirror表示RAID1,有多少块硬盘的话也请根据命令调整--raid-devices数量,分区数与此选项一定要一致。

1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mirror --raid-devices=2 /dev/sda1 /dev/sdb1

注意:执行上述命令之前,请使用一个空闲的U盘烧一个Ubuntulive/CD,或任意一个Debian变种的live/CD即可;因为群晖也是Debian的变种之一。

然后,重启电脑利用U盘的引导系统启动,选择第一个菜单,当加载完毕之后,再打开Synology Assistant自动检测到主机,然后右键Install,输入预设密码,顺着安装原来的*.PAT即可。

注意事项

在使用Ubuntu Live/CD的时候不会自动扫描加载已存在的阵列(重要数据设备内容),因为mdadm套件没有安装,所以需要先安装然后再手动扫描已存在的历史阵列信息,参考下面命令;另外注意的是所有最终的挂载设备都是由LVM2进行管理的。

1
2
3
apt-get install -y mdadm
mdadm -Asf && vgchange -ay
lvs

为了确保数据没有丢失的话,可以利用LVM2相关的命令把设备挂载到某个目录中进行查看,参考下面挂载。

1
2
3
4
lvdisplay
mkdir /volume1
mount /dev/vg_volume1/volume1 /volume1
ls /volume1

结论

当熟悉了群晖的磁盘管理的方式之后(其实我想就是和群晖的reset重置功能的逻辑类似),我想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知识对系统进行升级处理(保留原始数据盘数据),我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做这样的测试了。

参考资料

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cn-raid2/index.html 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cn-raid/index.html http://cn.linux.vbird.org/linux_basic/0420quota.php#raid_what http://www.cnblogs.com/hzl6255/p/3341374.html

SEO

synology /sbin/e2fsck exists, checking /dev/md0… 1.42.6-5565: UNEXPECTED INCONSISTENCY; RUN fsck MANUALLY. /sbin/e2fsck returns 4, move into netowrk install… Checking upgrade file Killed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利用 Google Guava 提供的便捷方法对 List 进行内存分页

如何使用 spring mvc 进行单文件与多文件上传的三种情况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